“朝登北湖亭,遥望瓦屋山。”李白笔下的溧阳竹箦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地。瓦屋山下,神女湖畔,独特的山水造就了别样的美味,今天要说的年味便是竹箦风鹅。相传几百年来,竹箦一直有饲养草鹅的传统习俗,过年吃风鹅成为年俗,更是被时间赋予了溧阳人钟爱的家乡味道。
“时间是食物的挚友,也是食物的死敌。”为了阻止食物变质,勤劳而智慧的溧阳人深谙腌腊、风干之道,这些方法既存住了食物,也获得了更加醇厚而特别的味道。溧阳咸货,是溧阳饮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。同样,时间和气候,创造了竹箦风鹅这份美味。
竹箦风鹅的制作技艺很是讲究,腌制风鹅的盐得先炒制,腌制风鹅的卤也是几十年流传下来的老秘方,光自然风干这一环节,就要耗费半个月的时间,可谓是煞费功夫。
做风鹅是竹箦人迎接春节的一种传统,而竹箦有名的风鹅产地,要属姜下村。今年42岁的吕震是土生土长的姜下村人,从21岁开始便和风鹅打起了交道,有着独特的制作技艺。期间因为种种原因,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行业。
这一遗憾在去年得以弥补。为了让“竹箦风鹅”香飘万里,2020年9月,经竹箦镇人民政府牵头,成立了“江苏竹箦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,吕震任总经理。
江苏竹箦姜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震
虽然腌制食品酥嫩可口、醇香回味,但其过高的含盐量一直被大众所诟病。这一问题,在“姜下农业”得到了很好的解决。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,对“竹箦风鹅”多方位升级,开发风鹅及系列农产品深加工,生产更适应现代人健康饮食习惯的低盐、低脂鹅肉制品。今年1月8日,全新的生产线正式投产。
“用料还是老配方,还是原来的味道。光是真空滚揉腌制的原料配比,我们就反复实验了一个星期,对比各个版本后,才定下来。”吕震说,在继承风鹅制作传统技艺的基础上,引进全国先进的滚揉腌制、冷风发酵、热风干燥、高温灭菌等加工设备,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组织养殖和生产,不仅缩短了百分之七十的腌制、风干时间,而且能让成品风鹅的风味更纯正,色泽更接近本真,“从一只生鲜鹅到一只开袋即食的风鹅,现在只需要5天的时间。”
原料清洗减菌化处理
炒盐
低温液压式真空滚揉腌制
湿腌
挂架烘制
预煮
煮制
真空包装
高温灭菌
虽说因为疫情,这个春节有些亲朋好友可能不能团聚。但是,年味可以通过一份走心的美食礼包传递,见屏如面,在网络两头的亲朋友好友,共享一份美味也是一种团聚,比如老味新生的竹箦风鹅,可聚餐餐食,可休闲零食。